在激战正酣的零售主战场上,线上线下单边发展的企业显然已陷入焦虑之中,虎视眈眈的并不是其他拥有庞大体量的竞争对手,而是挑剔、自由的消费者,围绕消费者需求构建全场景的零售生态圈,这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
在这一点上占据先发优势的,无疑是苏宁。
“快”是苏宁2018年的主旋律,全年新开互联网门店8000余家,门店总数达到11000家。而到了2019年,苏宁更是将去年提出的“造极”进一步深化至“极智”——“极”,是指要有发展的速度;“智”,则是指要有发展的内涵。换句话说,苏宁智慧零售的发展不仅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
(图:2018年苏宁智慧零售全面爆发)
“极智”是2019年苏宁的关键词,这一点在不久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发布的《苏宁智慧零售模式及其发展趋势——互联网革命下的战略创新与营销解析》调研报告中就能窥探出一二。报告指出:作为目前同时兼具线上线下最强资源的O2O智慧零售引领者,苏宁提出的智慧零售在新型零售变革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而作为智慧零售的倡导者,苏宁在中国市场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行业领先的生态位与发展独特性。
(图:全国领先的智慧零售企业苏宁与国内顶级学术专家共同探讨苏宁互联网革命下的战略创新)
“印象比较深的是‘苏鲜生’,可以买到波士顿龙虾,一百多块钱一个,可以订购,我第一次吃龙虾是在美国的波士顿的唐人街里面,花了20美金吃了一顿午饭,里面有一只龙虾,但是现在可以在中国的城市里面吃到了。”对于苏宁智慧零售的领先生态和独特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亚军教授举了这么一个生动的例子。
一只波士顿大龙虾折射出了苏宁智慧零售业态产品族群的丰富,而支撑这只波士顿大龙虾腾云驾雾,翻洋过海,走到消费者身边的,则是苏宁以零售为核心、多产业融合协同服务消费者的成果。
“同心多圆”战略是苏宁全产业链平台的战略布局,更是苏宁纵横零售产业链的实力支撑。依托产业间的互相借力,苏宁打破了线上线下单边发展的局面,从而使得智慧零售能够始终以需求为靶心,以服务为核心,以消费者为中心,全方位助推中国零售业向前发展。
智慧物流联动零售 苏宁智慧零售唯快不破
以苏宁智慧物流为例,“最好的快递不仅仅是快,而是在最想要的时候,他就来了。”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看来,零售的核心驱动就是物流,物流的快慢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体验。因此,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苏宁便开始着手建设苏宁物流,可以说苏宁的创业史,也是苏宁物流的成长史。
然而在当时,物流配送水平与服务非常落后,顺丰、申通、圆通等各大物流公司还尚未成立,更别提电商企业自建物流服务体系。然而彼时张近东就已把发展自有物流体系放在苏宁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物流是零售业发展的根本,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布局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
(图:亚洲最大智慧物流基地-位于南京雨花的苏宁云仓)
截至2018年9月底,进入新时代的苏宁物流已从第一代自建物流基地发展到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达到799万平方米,可以说如今的苏宁物流就像一张蔓延在神州大地的巨网,发挥着度远近、调余缺的商业使命。
科技创新赋能零售 苏宁引领行业变革发展
如果说苏宁物流是苏宁智慧零售的唯快不破,那么苏宁科技则是苏宁智慧零售的最强大脑。苏宁线上多平台、线下场景多业态、会员全贯通的体系,都离不开苏宁科技的支撑。
(图:消费者在体验苏宁魔镜)
“苏宁提智慧零售,什么叫智慧零售?其实是把科技使用在我们所有业务流程的优化和环节,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苏宁易购IT总部执行副总裁乔新亮这样描述智慧零售的外延与内涵。在苏宁科技的助力下,智慧零售构造的“两大两小多专”业态产品族群中,将人工智能、物联网、人脸识别等前沿科技技术广泛落地在零售场景中,如刷脸支付、智能货柜、魔镜、移动售货机器人等等,构建出一个崭新的、全球化的消费生态,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消费体验。
而在不久前的CES上,苏宁更是发布智慧零售大脑,宣布将智慧零售管理系统开源,将智慧零售能力全面输出向全球,并集合一切可以集合的优势资源,助力更完整生态圈的搭建。
金融科技释放消费 苏宁打通支付让零售更简单
同样,零售业的壮大也离不开金融的助力,把“科技引领企业发展”作为集团战略的苏宁金融,近年来聚焦发展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风控、物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AI和金融云,在金融科技应用上更是迎来了多面开花的发展局面。苏宁金融开发的刷脸支付技术就在苏宁无人店应用,让用户购物无需掏出手机,无需排队刷卡,刷脸即可付款,真正做到“无停留、无感知”付款出店,让交付更便利,让零售更简单。
(图:苏宁的刷脸支付真正做到了“无停留、无感知”付款出店)
壮阔东方潮,零售新时代!这是中国零售业变革的最强时代。从波士顿大龙虾到苏宁海外购,从地区馆到国家馆,苏宁以物流联动零售,以科技赋能零售,以金融打通零售,从各个维度出击全面赋能零售业,为零售行业的破局开拓出一条焕新之路。如今,苏宁线上线下遍地开花的智慧零售成果为中国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打开了崭新局面,助力中国零售业“带进来,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