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所说的糖是指白砂糖、蔗糖、葡萄糖、砂糖等。现在市场上兴起的各种“无糖”食品又是什么概念呢?其实这些有甜的味道但却标注“无糖”的食品没有添加以上这些糖,实际上是添加了代糖。
糖无好坏,适量是关键
代糖是作为一种甜味剂添加在食品中的,代糖也可以理解为甜味剂。常见的甜味剂有天然的甜菊糖和赤藓糖醇;合成的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蜜素等等。
我们知道,糖除了能够为人体提供热能外,还将参与到人体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中,不仅能够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还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最重要的是,糖是人体大脑唯一的燃料,它能为大脑持续、稳定地提供能源,提高人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因此,糖本并无罪,它是人体器官得以正常运转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所以人体每天都需要一定量的糖来维持。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荐,人体每天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以有糖可乐为例,250ml的有糖可乐所含添加糖就已经超过25g。因为人体每天一日三餐的饮食中都会含有糖分,所以如果摄入不够可以适当的补充,但是像高糖的饮料一瓶的热量就已经足够全天去代谢,自然是不喝最好。
到底,糖在人的身体内是如何消化的呢?
浙江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钱展红副主任医师在搜狐网采访中介绍:
“对于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中天然存在的糖,人的身体天然能够消化。小肠不能以碳水化合物链(通常称为淀粉)的形式吸收糖,所以这些食物会慢慢分解。而最简单形式的糖(如蔗糖)是没有链条可以分解的, 这样大量的糖被同时释放到血液中,产生血糖波动。人的体通过释放胰岛素将葡萄糖转移到我们的肌肉,肝脏和其他器官中,以便储存供以后能量使用。”
然而,由于人体葡萄糖储存量是有限的,因此过多摄入的葡萄糖都会转化为脂肪,脂肪经过血液循环会干扰胰岛素的功能,从而导致人体血糖的升高等一些列问问题。
代糖有人工和天然之分,对消化系统影响也差别较大
那么这些“无糖”饮品选择的代糖对人体的消化系统有没有危害,其用量又是怎么规定的呢?
虽然同为甜味剂,但在参与人体消化系统的消化活动时,人工甜味剂和天然甜味剂却差别非常大。
据现有研究表明,阿斯巴甜已证实会干扰某些人群的脑神经元,并产生对脑神经的负面影响,包括头痛,失眠和癫痫等症状;糖精会导致肝脏功能衰竭,而且被证实与实验动物的癌症发病率息息相关。
有研究显示人造代糖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因而对肠道健康不利,并导致消化不良症状与葡萄糖不耐症。
据2018-10-26《中国科学报纸》第八版记载,经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6种常见人工甜味剂当其含量为1毫克每毫升(1mg/ml)时,消化道中的细菌就会变得有毒。因消化道微生物系统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人工甜味剂能够影响宿主的健康,如诱导葡萄糖不耐受等。
而元気森林所采用的赤藓糖醇为代表的天然甜味剂却对人体消化系统有着积极的影响。
由于赤藓糖醇分子很小,而且人体内没有代谢赤藓糖醇的酶系,所以当赤藓糖醇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90% 都被小肠吸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剩余的10%到达结肠,这就避免了其他糖醇进入大肠后由于过量而产生腹胀、肠鸣和腹泻的副作用,因此凭借极低的热量,人体对赤藓糖醇的耐受力极佳。
而即便进入大肠后,也无法被菌群代谢,最后还是完整无缺的随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并不会影响血糖或胰岛素水平,所以非常适合糖尿病人和减肥人群食用。
因此赤藓糖醇1997年获美国FDA安全食品配料(GRAS)认证,1999年6月被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批准作为专用食品甜味剂。迄今为止,也没有出现过大量食用赤藓糖醇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案例。研究证实,即使大量摄入赤藓糖醇,在动物或者临床实验中都显示是安全的。
由于赤藓糖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糖醇甜味剂,因此除食品及饮品外,还被广泛应用在医药和保健品方面。
元気森林作为饮料界异军突起的创新品牌,之所以能在众多老牌大牌水饮企业中冲出重围,天然甜味剂赤藓糖醇的贡献功不可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