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防凉燥 位元堂提醒时下养生重养阴!

秋分已过,逐渐进入深秋,气温下降的速度也逐渐加快,虽然目前很多地方仍然短袖在身,但早晚的寒凉已非常明显,特别是降雨后更能体会到“一场秋雨一场寒”。此时人体阳气会从夏季向外宣发转为向内收敛,阳气减

秋分已过,逐渐进入深秋,气温下降的速度也逐渐加快,虽然目前很多地方仍然短袖在身,但早晚的寒凉已非常明显,特别是降雨后更能体会到“一场秋雨一场寒”。此时人体阳气会从夏季向外宣发转为向内收敛,阳气减弱、阴气增强,气温下降而干燥,容易出现呼吸疾病、皮肤干燥、秋季腹泻,过敏性鼻炎及抑郁烦躁等毛病。

秋季是燥邪肆虐的季节,中医根据时令及发病特点,将燥邪分为温燥和凉燥。所谓温燥,就是初秋时节气温尚高,此时的燥邪致病多呈热性。所谓凉燥,是指深秋时节气温下降,此时燥邪致病又呈现寒性。秋分过后,气温下降,凉燥便开始肆虐。凉燥致病的特点多为恶寒、口干、眼目干涩瘙痒、咽干、干咳等。凉燥患者有的表现为长时间的干咳不愈,咽喉有少量黏稠痰液难以咳出。

针对时下的凉和燥,位元堂提醒:养生的重点就是「防凉燥,重养阴」。防凉燥除了基本的早晚防寒外,还要注意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生津润燥的食物还是很多的,多吃清热去火的莲藕、滋阴润燥的银耳和润肺止咳的雪梨。

莲藕有清热去火、止咳润喉和清心安神功用

银耳能滋阴润燥、加强免疫力,煲糖水或汤品均可

雪梨有润肺止咳、生津化痰和清热解毒的作用,加川贝和冰糖来炖煮,对咳嗽有痰的人士有益。另外,萝卜、百合、燕麦、山药、菊花、枸杞、柿、罗汉果等时令食物具有生津止渴、滋阴润燥的作用,都适合秋分食用。

要注意秋瓜坏肚,西瓜、蜜瓜或菜瓜等都要少吃,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同时要留意秋日宜收不散,应避免大量进食姜、辣椒等辛散食物。

针对不同年龄的人士,在饮食上都要注意。如小朋友消化系统未完善,容易出现秋泻,适宜食如山药、莲子、薏米等对脾有益的食物。成年人要小心防燥邪,除了避免食辣,也可食用菊花、雪梨等滋阴润肺的食物。至于作为女士可以用熟地、黄精、枸杞等食物来煮药膳,帮助滋阴补肾。老人家要小心诱发旧疾,如慢性支气管炎,中风,冠心病,风湿和肺病等,饮食上不宜多进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多食薏米、陈皮、山药等健脾利湿的食物。

中医常说的“夏季过后无病三分虚”,因此秋分过后也是最易生病的季节。位元堂提醒:养生应以“阴阳平衡”为原则,在做好防燥、保暖、防病的同时,闲时做些轻松平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或踩单车,会较合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