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赤壁羊楼洞古街,华灯初上。(赤壁市委宣传部供图)
12月11日,赤壁市羊楼洞,前来参加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的嘉宾游览古镇。(陈会君 摄)
“一年不见,‘瘦’了这么多!”从湖南风尘仆仆赶到咸宁赤壁,刘仲华觉得眼前一亮。
别误会,他说的是茶。
刘仲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长期研究青砖茶。12月10日至11日,2020“一带一路”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发展大会”)在咸宁赤壁举行,他发现会场有大量轻便化的青砖茶产品,从以前一般1700克到现在最轻的只有约5克,还有很多功能性的茶产品,如降脂的、降血压的。
“改变以前的‘铁板武器’模样,发掘健康功能属性,一定会成为青砖茶开拓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刘仲华点赞。
品牌之变:
我们都叫“赤壁青砖茶”
连续8年,赤壁市举办与茶业相关的大会。与往年不同,今年赤壁响亮地喊出一个公有品牌:赤壁青砖茶。
“以前的大会,叫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茶业大会等,虽然都在推介青砖茶,但欲说还休,没有直接亮出来。”大会组委会负责人介绍。
名称变化背后,是赤壁茶业发展的思路之变。
赤壁市市委书记盛文军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该市有赵李桥茶厂的川牌、羊楼洞茶业的羊楼洞牌等多个品牌,总计25家规模茶企。以前,大家各自为阵,用自己的品牌闯天下。今年,市国资中心出资,组建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整合涉茶国有资产和部分民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用“赤壁青砖茶”这个区域公有品牌闯市场。
“助推产业集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需要优秀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与会嘉宾、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杜建刚说,集群品牌好比是“船体”,各家企业都加入进来,船体越大,船行越稳,共赢共利,协同发展。
刘仲华认为,要在政府“输血”的背景下,尽快形成龙头企业的“造血”功能,借助跨界营销专家,构建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方式,让农产品尽快成为有品牌竞争力的商品。
品相之变:
三百多岁焕发时尚青春
“研究青砖茶10多年,从来没有撬开过一片砖茶。没有茶锥工具,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精力……”刘仲华坦言。
砖茶难撬开。而它之所以是‘砖’,有着特定历史渊源。
300多年前,在不足0.7平方公里的赤壁羊楼洞古镇已有茶庄聚集,鼎盛时期有200多家茶庄和加工企业。最高年份古镇对俄罗斯砖茶贸易达48万担,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额的40%以上。
青砖茶主要销往内蒙古等边区。牧民常年吃牛羊肉,需要喝青砖茶去油脂,他们“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为方便远程运输,赤壁青砖茶经过100吨以上的压力压制,成为全世界紧压程度最强的黑茶。
历史的、传统的东西一旦被激活,可以迸发新的生命力。
这两年,咸宁市、赤壁市政府联合卓尔控股有限公司,一起发掘青砖茶文化,打造“茶旅融合”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