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炖燕窝食品质量安全专家研讨会:微生物限量应作为生产企业重点监测指标

  本报讯 为促进燕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2月22日,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燕窝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国燕委”)协同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在福州市共同举办鲜炖燕窝食品质量安全专家研讨会。来自中国权威机构、

本报讯  为促进燕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2月22日,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燕窝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国燕委”)协同福建食品工业协会,在福州市共同举办鲜炖燕窝食品质量安全专家研讨会。来自中国权威机构、学府的2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客观、科学的探讨分析,以消费安全为本,为鲜炖燕窝品类的质量安全献言献策。


研讨会上,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钟芳,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永华,福建省粮油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刘宜峰,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州)教授级高工邱秀玉,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林玉明,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谢勇,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教授郭泽镔、曾红亮等专家共同参与了现场的研讨交流。


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郑宝东表示,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和实施,大健康产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新引擎。燕窝是我国传统滋补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燕窝产业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燕窝产品多样化、新的业态不断呈现也对燕窝产品质量安全提出挑战,如何促进燕窝产业良性发展是学术界、产业界等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


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席,国燕委理事长马增俊表示,近两年中国燕窝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刻不容缓。尤其在鲜炖燕窝品类,目前各个品牌的执行标准存在差异,国标尚在建立当中。本着食品安全重于泰山的原则,国燕委携手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邀请各方专家共同参会,探讨更安全、更适合鲜炖燕窝的加工工艺,积极促进行业标准的制定,保障鲜炖燕窝乃至燕窝行业的健康发展。


“燕窝及其制品”国家标准主持人、国家燕窝及燕窝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徐敦明强调,虽然该类产品的保质期为15天左右、储存过程需采用冷藏方式,但因为燕窝是一种动物源性食品,鲜炖燕窝又是新鲜炖煮食品,因此鲜炖燕窝的生产关键控制点在于炖煮和储存环节。综合考虑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此类产品的微生物限量应作为生产企业的重点监控指标。目前正在制定的燕窝国标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因此鲜炖燕窝的微生物限量也应符合国标的相应要求。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怡在专题报告中指出,燕窝属于高蛋白质含量的中性食品,绝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尤其是容易引发肠胃问题的多种芽孢杆菌,而常规杀菌方法不易将芽孢杆菌杀灭。即食燕窝类产品,如采用较低温度(如低于100°C)炖煮,难以实现彻底杀菌,产品必须在0°C—4°C贮存。但是考虑到物流运输时效性和包装保鲜效果等因素,在没有充分科学研究情况下,未经高温高压灭菌的低温炖煮的鲜炖燕窝存在潜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与会专家表示,虽然目前全球冷链物流发达,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运输环节与管控的缺失,在客观条件不可控的前提下,选择100°C以上高温炖煮的鲜炖燕窝更能保证产品品质的安全。倡议积极推动燕窝及其制品国家安全标准的制定,为燕窝行业的规范化贡献力量。加大相应的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满足消费者对燕窝安全、健康、营养的新需求。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