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杭州天气“来得个”好!西湖边上游人如织,有本地人也有外地游客,大家都是面朝西湖,悠闲地挪着脚步。
如果你从少年宫对面开始,沿湖往南走,一直到湖滨银泰in77,你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一路上,有好多年轻人,人手一只毛竹筒,要么正笑嘻嘻地拿着手机自拍,要么咬着一根小吸管喝了个愉快。
摄影 夏阳
对,这就是最近在社交平台上“爆红”的竹筒奶茶。红到什么程度?据说高峰时排队要1个小时起步,有人为了不排长队,特地赶在上午10点开门前去等着,结果还是躲不过排队的命运。
图源:大众点评
有博主甚至夸张地说:总要为了这一杯竹筒奶茶,来一趟杭州吧!
乐活翻了下大众点评,被网友们称作“正牌”的这家,叫茶色烟雨,目前在杭州有两家店,分别在六公园湖畔居旁边,和湖滨路三公园。另一家“非原创”的烟雨江南,则在两家茶色烟雨中间,靠近六公园西湖手划船码头。
30元一杯,只有两种口味
到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照
我其实是老早就听说这位新晋“网红”了。前阵子下雨天,去石涵精舍探店的时候,顺带也赶了趟热闹。当时的杭州又冷又湿,但也没挡住年轻人特地跑来打卡的兴趣。转角不过几平米大小的店面,硬是把连廊的通道堵得要侧身才能通过。
这是茶色烟雨的第一家店面,去年11月份开的。今年1月,又开了2店,就在君悦酒店对面。两家店店面都很小,且距离西湖咫尺。
昨天(2月20日)下午3点光景,我直接奔去没去过的2店(君悦酒店对面)。从学士路开始步行,左拐,往西湖边走,不过3、4分钟的步行路程,一路“撞见”不下10只竹筒。走到店面正面,刚觉得奇怪,排队的人不多嘛!仔细一看,队伍已经排了转了个弯。
店里四个店员分工明确,一个清洗竹筒,一个贴纸,一个做奶茶,另一个负责完成最后的奶油装饰和按单子出品。
店外还有一个小伙子,拿着POS机负责挨个点单。我问他这样长的队伍大概要排多久,他看了眼说“很快的,顶多十几分钟。”
不过相比其他奶茶店的品类丰富,茶色烟雨只有两种口味,区别就是茶水基底,一个是龙井茶(荷塘月色),一个是碧螺春,价格都是30元一杯。
台面上的竹筒,直径有大有小,有的胖点,有的瘦点。店员小哥说,竹筒大小是随机的,不能挑选——这也是网上很多网友吐槽的点,“明明花了一样的钱,为什么要比别人少一点?”
差不多在排了10分钟后,拿到了我点的“龙井”。运气还好,是胖杯型。
我仔细观察了下,不是几乎,是所有哦——拿到竹筒奶茶后的第一步,不是猛吸一口或者舀一勺奶油,而是摸出手机,打开摄像头,拍张美照。店面门口的大树、再走几步的西湖,此时此刻,都是这一杯竹筒奶茶的背景。
赶紧来个标准打卡照
有两个来杭州旅游的女生,拍完照片,就坐着边聊边喝,我问她们“味道怎么样?”其中一个立马回答:不好喝,太苦!
来得人多半是做了功课的,会一边排队一边和朋友安利:这家的奶油是安佳(动物奶油)的,店铺是从苏州过来的。点单的小哥也会给客人科普:上面是奶油,下面是牛奶和茶水调出来的。
嗯,反正我觉得,这味道就是很简单的奶茶味道。冰块和甜度不能选,口感相对清淡,但你要说好喝到惊艳或者像某些博主说的,“为了这杯茶要来趟杭州”,那真的,大可不必。
至于网友口中“不正宗”的那家,我在上周就买过喝过了。关于谁才是竹筒奶茶的原创,当时的店员这样解释:(那家)是苏州来的,我们家才是杭州本地的,你说“杭州原创”是谁的?
这家也是沿湖,但买的人要少很多
这里口味要多一些,有4种可选,价格分别是32元和28元。
但不得不说,这店铺连名字都有两个:一湖春和烟雨江南,大众点评上也找不到店铺资料,也难怪人家烟雨江南要把“打假”明晃晃地写在每一张小票上。
网友吐槽竹筒重复利用?
你猜,喝过的竹筒都去哪了
在大众点评和小红书上,竹筒奶茶是最近的热频词。不止是杭州,其他不少城市也都出现了同款:一只绿色的竹筒,上面是奶油和糖粒或棉花糖点缀,不同的是筒身上的贴纸,是不同地点的城市。
图源:小红书博主
有那么多人赶热闹,就肯定会有人吐槽。槽点最多的,就是这30元一杯值不值。有网友说,奶茶(凭口味)就值了5元,25元都是花在这只竹筒上。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竹筒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
昨天(2月19日),苏州有个网友说自己在游玩时看到一个大妈在河水里清洗别人喝完的竹筒,当时就觉得“很恶心”。
95980
大妈河边清洗网红竹筒杯疑循环使用,目击者:刚还买了一杯,很恶心
我在茶色烟雨2店排队时,也看到店里的一位小哥一直忙着用水冲洗竹筒,一只接一只。洗完后就交给另一位在筒身上贴上“杭州”的贴纸。我问小哥,这些竹筒是不是新的,对方说“当然是新的”,那为什么要洗?“把竹筒上的灰洗洗干净……”
最里面的小哥一直在埋头洗竹筒
用竹筒装奶茶,比一般的杯状奶茶要重,我两手托着坐在大树下,打算边喝边看看大家都是喝完后都是怎么处理这“杯子”。结果发现,大部分人在拍完照后,边喝边走了;有两个妹子,把喝完的竹筒直接留在了公共休息椅上(不是坐着的几位姑娘丢的,别效仿,这做法欠文明);有心细的,用塑料袋装好拎回去了。
沿路的垃圾桶里,也有零零散散被丢弃的。
最有意思的是三个来杭州旅游的大哥,谁说网红打卡这种时髦只有女孩子或是情侣才会喜欢?三个哥们儿,也照样人手一杯,对着西湖开开心心有说有笑的拍照打卡!眼看着快喝完了,其中一个问另外一位:你有没有带塑料袋?
还有一个哥们没入镜头
另一哥们心有灵犀“邪魅”一笑:怎么?你打算带回家喝啤酒?
不过,从社交平台上大家交的打卡“作业”来看,大多数把竹筒带回家的,最后都拿来当笔筒了。
图源:小红书
我好奇心比较重啦,趁着喝奶茶的功夫,上了1688搜了“竹筒”,并特地咨询了下商家。对方说,拿来装奶茶的,大多是直径8-10cm,高12cm的这一规格,容量大约400ml(实际上,奶茶液体大约是3/4,剩下1/4是奶沫。)。
2个就能起批,量大估计优惠更多,多少钱一个进价,你们自己看——
你有喝过这杯很红的竹筒奶茶吗?喝完后,竹筒去了哪里?你对30元一杯的网红奶茶怎么看,来来来,留言区等你!
橙柿互动记者 朱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