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抵御寒冬的除了秋裤
那一定就是火锅了……
吃火锅时总少不了下各种丸子
市面上的丸子种类也是五花八门
牛肉丸、鱼丸、龙虾丸、鱿鱼卷……
这些丸子真的都是用名字中的肉类做的吗?
丸子都是用什么肉做的?
事实上,火锅丸子中含肉量并不多,但吃起来却跟肉差不多的丸子,在食品技术中,有一个专属名词叫“仿生食品”。
仿生食品是用食品技术手段,用普通食品模拟出天然食品的营养、风味或形状。
放在火锅里的丸类食品,可分为肉丸类和各种鱼糜制品类,但实际上无论是哪种丸子,肉的含量都不多。
比如我们常吃的牛肉丸,在配料表中也可以看到,其中会含有一定量的猪肉、鸡肉、鸭肉,有些还会添加鱼肉、肉粉等配料,牛肉在牛肉丸当中并不一定含量最多。
因为遵照商业部发布的标准《速冻调制食品》的规定:
含有鸡肉、猪肉、鱼肉、虾肉的肉糜类制品或者调味水产品,猪肉、鸡肉、鱼肉、虾肉含量≥10%;
含有蟹肉、牛肉、羊肉的肉糜类制品或者调味水产品,蟹肉、牛肉、羊肉的含量≥8%。
所以丸子中的肉含量的确很少。除此外,为了让丸子口感更加劲道、鲜香,还会加入食品添加剂。
火锅丸子的不健康因素
火锅丸子,相对来说营养价值并不高,但真正要注意的还有以下两点:
01 “钠”含量高
丸子加工过程中会加入盐、磷酸盐保水剂,所以钠含量也不低。市面上的肉丸类食品,钠含量普遍都在500mg/100g以上。
长期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肝肾疾病的风险,对本身有慢性病的人群,更是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02 脂肪含量过高
不少丸子咬开后,会发现它的横断面在滋滋冒油,这就是隐藏的“热量炸弹”。
在这些丸子的配料表中,一般靠前的位置(也就是含量更多)都写着牛脂肪、猪油膘、鸡皮、起酥油等增加脂肪含量的配料。
而且这些脂肪还多是饱和脂肪,食多无疑会增加肥胖、血脂异常等问题的发生风险。
如何挑选丸子
01 正规市场购买
在正规市场,挑口碑好的品牌,更有保障。相对而言,大品牌商家生产的肉丸,相关检验检疫的机制更完善,标签信息更值得信赖。
02 看配料表
尽量挑选配料表成分简单的,并且排名第一的要是猪肉、牛肉、鸡肉等肉,而不是肉糜。
肉丸根据含肉量不同,被分为三种——普通级需要含肉量≥45%;优级需要含肉量≥55%;特级需要含肉量≥65%。
当然,我们选择肉含量更高的最好。另外,选择低脂、低钠的肉丸也更利于健康。
03 避免买散装、冰霜多的肉丸
散装肉丸没有明确的生产商和配料表,可能存在更多的饮食安全问题。
一些冰霜多的丸子很可能经过多次的融化和重新冷冻,不仅口感打折,还容易有菌落超标问题。
除此之外,一些个人售卖的“手作肉丸”也需要谨慎购买。因为它们无检验检疫机制,存在安全风险。